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凡爾賽英文,以及凡爾賽英文介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巴黎各個景點的英語要怎麽說?
- 凡爾賽英文
- 如何評價法國電視劇《凡爾賽》
- 凡爾塞宮,凱旋門,盧浮宮用英文怎麽說?最好附上音標.
- 凡爾賽條約的內容
- 凡爾賽條約是什麽梗
Q1:巴黎各個景點的英語要怎麽說?
巴黎景點英文及中文:
1、巴士底獄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
2、雨果故居:Maison de Victor Hugo
3、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4、蓬皮杜:Centre Georges Pompidou
5、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
6、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
7、愛牆:Mural of Je T'aime
8、紅磨坊:Boulevard de Clichy
9、巴黎春天:Printemps
10、老佛爺: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
11、凡爾賽:Chateau de Versailles
12、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e paris
13、盧浮宮:Musee Du Louvre
14、藝術橋:Pont des Arts
15、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
16、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17、香榭麗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 lys㩥s⠀
18、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 toile
19、埃菲爾鐵塔:Tour Eiffel
擴展資料:
巴黎的景點介紹:
1、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站在三樓,可以看到戰神廣場(le Champ de Mars)、 夏約宮(le Palais de Chaillot)、香榭麗舍大街(les Champs-Elys㩥s)、凱旋門(l'Arc de triomphe)。
2、盧浮宮位於塞納河邊,常年展出3.5萬件藏品,被分為東方古物、埃及、希臘、伊特魯裏亞和古羅馬文物、繪畫、雕塑、售賣藝術品、伊斯蘭藝術和繪畫藝術,從中世紀追溯到1848年。
3、奧賽博物館原是一座建於1900年的火車站,後來改建為巴黎的近代與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這是每個美術生必看景點之一。
4、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則位於右邊拱門,描述的是聖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許裏(Bishop Sully)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邊是聖母門,描繪聖母受難複活、被聖者和天使圍繞的情形。
Q2:凡爾賽英文
1、Humblebrag
例句:
I'm not sure how I feel about this post. I mean, it's a bit of a humblebrag.
對於她的朋友圈,我不知道怎麽說,我感覺就是有點凡爾賽。
凡爾賽
2、做作:
Affectation
例句:
I wore sunglasses all the time and people thought it was an affectation.
我一直戴著墨鏡,別人認為是做作。
凡爾賽
Q3:如何評價法國電視劇《凡爾賽》
這部9.3分的法國劇,何止是香豔
《凡爾賽》 Versailles
《凡爾賽》的第三季已經更新到了第三集,雖然追著看的夥伴雖然不多,但是豆瓣上已經拿到9.3分了
這麽香豔的高分劇,我們怎麽能錯過呢
而且這是一部法劇哦
2015年,這部劇還沒開始播出的時候,就已經先熱了
有媒體預測這部電視劇將開啟法劇新時代。
首先,《凡爾賽》是法國史上最貴的電視劇。
《凡爾賽》第一季共10集,投資總金額高達2700萬歐元,也就是人民幣1.84億元左右,美金3000萬大概,雖然和權遊這些仍然差的很遠,但是,在法國,這已經是創紀錄的存在。
一般的法劇,每集花費在130萬歐元左右,《凡爾賽》的投資總額是他們的2倍多。
劇中各個畫麵也都是一個大寫的精致,加粗的美。
實地取景凡爾賽,衣飾布景都非常考究,所有的男性都穿蕾絲邊蝴蝶結襯衫,配白絲襪和高跟尖頭小皮鞋,更別說女人了,這個是真的在下血本。
而且,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工作團隊,劇還沒播出時,就叫囂著要和英劇《唐頓莊園》和美劇《權力的遊戲》一較高下呢。
《凡爾賽》在法國Canal+頻道播出後,收獲了很多觀眾的喜歡。
非要拿它和《權遊》比一比有點耍流氓了,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凡爾賽》的恥度絕對是比《權遊》厲害了
如果《權遊》的性愛戲是為了突出人類的欲望的話,那麽《凡爾賽》則是為了讓觀眾享受了
Q4:凡爾塞宮,凱旋門,盧浮宮用英文怎麽說?最好附上音標.
凡爾賽宮(Versailles Palace [veseiles])
凱旋門(Triumphal arch [trai'Amfel a:k])
盧浮宮(Louvre Museum ['lu:vr])
Q5:凡爾賽條約的內容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下麵由我給大家整理了凡爾賽條約的內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凡爾賽條約的內容
一、總覽
凡爾賽和約簽署地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二、疆界的決定
ⷥ豹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複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裏西亞;東上西裏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𞤧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
ⷥ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駈䧤楍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並。
ⷦ🨪盧森堡的獨立。
·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後來因為二十一條的關係,則轉交到日本。這觸發了五四運動,拒簽《凡爾賽和約》。中國於1919年宣布與德國的戰事結束,並於1921年與德國另簽和約。
ⷦ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約之一。全稱《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爾賽宮簽訂,1920年1月10日生效。簽字國有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古巴、厄瓜多爾、希臘、危地馬拉、海地、漢誌(今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裏亞、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暹羅(今泰國)、捷克斯洛伐克、烏拉圭等戰勝國為一方,戰敗國德國為另一方。美國代表雖簽了字,但因參議院未批準該和約,故簽字無效。
和約包括15部分、440條約文和1項議定書。主要內容有:
①國際聯盟盟約。主要規定了國際聯盟的組成、宗旨,會員國的權利、義務以及有關建立委任統治製度的規章。
②關於德國的疆界。恢複1870年以前的德法邊界,德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的所有權、開采權歸法國所有;薩爾區的行政管理由國際聯盟負責,為期15年,期滿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在萊茵河以東50公裏所劃界線以西領土內,不準保留或建築工事,不準留駐或集結軍隊;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連同各橋頭,自本條約實施後15年內均應由協約和參戰各國軍隊占領;如德國忠實遵守本和約的條款,協約國軍應逐步縮小占領區,5年期滿後從德國科隆地區撤軍,10年期滿後從科布倫茨地區撤軍,15年期滿後從美因茨地區撤軍;奧伊彭和馬爾梅迪劃歸比利時,並承認比利時對莫雷內的主權;德國與丹麥的邊界由石勒蘇益格北部邊境地區居民舉行公民投票確定(1920年2月石勒蘇益格北部劃歸丹麥);上西裏西亞南部劃歸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獲得上西裏西亞一部分、波茲南全部、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各一部分;但澤(今格但斯克)作為國際自由城市交國際聯盟管理,但在經濟上劃入波蘭關稅區,成為波蘭的出海口;波蘭政府負責但澤自由市的所有對外關係,並對在國外的但澤人提供外交上的保護;易北河、奧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為國際河道,基爾運河應永久開放,“所有與德國和好各國之軍艦、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根據和約,德國領土共減少1/8。
③關於德國的境外權利和利益。德國將海外屬地的一切權利交與主要協約及參戰各國,其前殖民地按國聯委任統治製度被主要協約國瓜分:德屬東非大部(坦噶尼喀)讓與英國,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瓜分,盧旺達和烏隆迪歸比利時,西南非洲由英自治領南非聯邦統治;德屬太平洋島嶼之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馬裏亞納群島歸日本,新幾內亞歸英自治領澳大利亞,西薩摩亞歸新西蘭。此外,和約還規定,取消德國在中國、埃及、利比裏亞、暹羅、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的特權,但將它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和利益轉讓給日本。
④關於德國的軍事。解散德國參謀部及其類似組織;廢除德國義務兵役製;嚴格限製德國軍備的數量,陸、海、空軍總數分別不準超過10萬人、1.5萬人和1000人;禁止生產和輸入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裝備;禁止擁有飛機和潛艇;海軍艦隻最高限額為戰列艦、輕型巡洋艦各6艘,驅逐艦、魚雷艦各12艘;成立協約國監督委員會以監督上述軍事條款的實施。
⑤關於德國的經濟和賠償。德國關稅不得高於他國;戰勝國對德國輸入貨物不受限製;戰勝國成立的賠償委員會須在1921年5月1日前確定德國在30年內應付清的賠償總額;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國應付清總值200億金馬克的賠償,可用黃金、商品、船隻、有價證券及其他物資支付;德國應負擔其境內外國占領軍的維持費用。
⑥關於德國的戰爭責任和審判。組織特別軍事法庭,審判犯有“侵害國際道德及條約尊嚴”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有權對被控違犯戰爭法規與慣例的行為者交軍事法庭審判。
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巴黎和會,理應收回戰前德國在中國攫取的一切特權和利益,但和約卻規定將德國霸占中國山東省的鐵路、礦山、電訊設備,膠州灣地區的租借地及其他權益轉讓給日本。這一屈辱性規定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引發了“五四運動”,迫使當時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凡爾賽和約》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國操縱下締結的,是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的掠奪性和約。它的簽訂加劇了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和約而建立的凡爾賽體係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的關係,但無法解決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凡爾賽條約締約國家
協約國
早在巴黎和會之前,法國、英國和美國已經表明了對和會的不同目的。法國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而成為凡爾賽條約主要簽約者。
戰爭傷害及對曆史上德國數次對法國的侵略主張嚴懲並盡可能的削弱德國;英國出於傳統的政策考慮希望能保持一個相對強大並在經濟上能夠自立的德國以保持歐陸均勢;美國則希望盡快建立一個能保證長久和平的體係並從該體係中獲益,同時主張德國進行戰爭賠償。
三個主要的協約國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雖然三國都做出了讓步最終達成了一致,但結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協但卻沒有任何一方完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國沒有被徹底削弱也沒有得到安撫,這個結果預示著無論是對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以至於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個不安定的因素。
法國
法國為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500餘萬軍民傷亡,而且西線戰場絕大部分在法國,造成了法國的慘重損失。因此法國希望能取得德國工業的控製權以補償自身損失。克列孟梭的觀點也代表了法國民意。
戰後法國軍隊迅速控製了魯爾工業區的重要城市如蓋爾森基興等,造成大批居民無家可歸,同時德國將該地出產的煤通過鐵路運至法國。德國鐵路工人組織了罷工以對抗法國占領者,其中約200人被法國當局處死。
克裏孟梭(Geogres Clemenceau)的主張可以簡單歸為以下:德國對戰爭中法國的損失(包括人員、財產等)進行戰爭賠償, 將其軍力削減至不再對法國構成威脅,象征性的懲罰德國軍國主義以使德國再也不能恢複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當眾處死德國皇帝(在戰爭結束前退位並流亡至荷蘭)。法國收回阿爾薩斯-洛林,建立萊茵非軍事區,由戰勝國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將德國軍力削減至較低水平。同時他還希望簽訂封鎖德國海岸線的秘密條約,以便法國能控製德國的進出口貿易。因為這些嚴苛的條件,克裏孟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綽號。
英國
盡管英國本土在戰爭中未遭戰火,但仍有許多英軍士兵在戰爭中喪生,因此英國國內廣泛的民意仍希望嚴懲德國。英國首相戴維·勞合·喬治(Davide Lloyd George)支持懲罰德國,但在具體措施上較法國為輕。喬治認識到,一旦法國提出的條件全都得到滿足就會成為歐陸的超級強國並破壞歐陸均勢,這和英國意圖維持一個均衡的歐洲的傳統政策相悖。同時喬治對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政策感到憂慮,因為英國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讚同簽訂秘密條約封鎖德國海岸線。
一般認為喬治希望在威爾遜的理想主義主張和克萊蒙梭嚴懲德國的主張中找到一條中間路線,但其政治地位相當微妙。喬治本人在贏得1918年大選時為迎合英國民眾提出了德國需為發動戰爭負責的主張,同時聯合政府中的保守黨也要求嚴懲德國以保證其不再對英國構成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喬治竭力主張提高英國在戰爭賠款以及德國殖民地的份額。他和克萊蒙梭因英法兩國都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讚同“民族自決”政策。
同時喬治清醒地意識到過於苛刻的條件會激起德國強烈的複仇心理,這對爭取長期的和平局麵不利。另外德國還是英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過分削弱德國的經濟同樣會使英國經濟受損,而他和克萊蒙梭都認識到此時的美國已經成為經濟強國,而且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軍事強國,所以“民族自決”主張在和會召開時被二者有意地忽略。
喬治的主張可歸為如下幾點:保證英國的海上霸權,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以加強英國;削弱德國軍力至較低水平;德國進行戰爭賠償但不可過分以免激起德國的複仇心理;幫助德國重建經濟。
美國
在1917年4月美國參戰前後,美國國內盛行孤立主義,民眾普遍認為應及早從歐洲事務中脫身。因美國在一戰中通過貿易受益並成為第一經濟強國,政府傾向於安撫德國並保證平等的貿易機會並順利收回戰爭債務。
在戰爭結束前,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就提出了十四點建議,該建議比英法兩國的條件都更寬鬆,更容易被德國民眾接受。
美國民眾普遍不希望再次發生世界大戰,基於此威爾遜總統感到過分苛刻的條款會造成德國的複仇心理,戰爭將無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國際聯盟以維持國際秩序,即國際社會提供保證以避免弱國遭到強國侵略。但歐洲強國普遍認為這種構想過於理想主義且不符合歐洲各國的實際。而且這種政策將會導致美國軍事力量過分卷入國際事務。
威爾遜意識到為了達到建立國際聯盟的目的,他的十四點建議需要做出妥協。而且他堅持“民族自決”政策,例如剛從一戰後的德國和俄國中重新獲得獨立的波蘭。同時他極力反對建立秘密條約,例如秘密軍事聯盟等。不過他同意要削弱德國軍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Q6:凡爾賽條約是什麽梗
《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
關於凡爾賽英文和凡爾賽英文介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凡爾賽英文的詳細內容...